目前,我国煤炭行业正面临大型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建设滞后、产能接续困难等问题,破解这些问题已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当务之急。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原副校长姜耀东在《关于促进大型煤炭矿区产能接续的提案》中,从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力度,优化煤炭生产结构、煤炭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此提出了建议。
他介绍,大型煤炭矿区在我国煤炭供应链中不可或缺,然而近年来受市场需求增长、过度开发等因素影响,部分矿区的可开采资源正在减少,矿区的有效服务年限也在缩短。例如,未来10年内,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预计将减少超过1亿吨;山东省的煤炭资源剩余服务年限平均仅为18.5年,预计未来10年产量将减少约1200万吨;神东、平朔、大同等地区的煤炭产出也呈现快速减少的趋势。同时,我国在新矿区建设与产能接续方面的进展滞后,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全国范围内,山西的后备资源不足,接续产能建设滞后;陕北、蒙西等地的开发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;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、蒙东等地的开采深度加大,灾害风险增加,持续减产形势严峻;而资源丰富的新疆虽开采条件良好,但运输瓶颈成为发展的主要阻碍。有研究表明,预计到2035年,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稳定在40亿吨左右。解决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,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当务之急。
基于此,姜耀东建议:
首先,从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出发,科学界定大型煤炭矿区的战略地位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,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查、评价和开发的投入力度,积极进行煤炭资源的详细勘查和精密评价。特别是在未充分探明的地区,利用高科技勘探方法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,以确保有足够的后备资源。
其次,在控制总体产能的基础上,对煤炭生产结构进行优化,规划并建设新的大型煤炭矿区,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的建设。加速新矿区特别是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如内蒙古、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的开发;加速审批和建设过程,以建立安全高效的煤矿、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以及智能化煤矿,提升大型煤炭矿区的稳定产能和增产潜力。同时,推动老旧矿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,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水平。
最后,在资源配置上,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,推动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,实现煤炭资源的均衡分布。鼓励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、资源整合等方式,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,优化产业布局。优先考虑资源枯竭矿区的企业,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进行资源接续开发。同时,优化煤矿项目的审批流程,简化证照办理手续,以促进煤矿项目按计划建成并达到产能。(中国自然资源报)